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戴边疆,郭运勇,宋希强,刘治昆,雷金睿,梁怀月

downloadPDF
戴边疆, 郭运勇, 宋希强, 刘治昆, 雷金睿, 梁怀月.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J].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63-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引用本文: 戴边疆, 郭运勇, 宋希强, 刘治昆, 雷金睿, 梁怀月.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J].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63-71.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DAI Bianjiang, GUO Yunyong, SONG Xiqiang, LIU Zhikun, LEI Jinrui, LIANG Huaiyu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Hainan Island[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0, 11(1): 63-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Citation: DAI Bianjiang, GUO Yunyong, SONG Xiqiang, LIU Zhikun, LEI Jinrui, LIANG Huaiyu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Hainan Island[J].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0, 11(1): 63-71.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CZS065)
详细信息
    第一作者:

    戴边疆(1993−),男,海南大学园艺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E-mail:767751208@qq.com

    通信作者:

    梁怀月(1988−),女,讲师,硕导. 研究方向:传统园林历史与理论. E-mail:cukisan@126.com

  • 中图分类号:S 788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Hainan Island

  • 摘要:依托海口市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结构特征、生长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古树名木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Mor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棕榈科(Palm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和含羞草科(Mimosaceae)等为优势科;以榕树( 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 Ficus altissima)、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榄仁树( Terminalia catappa)和椰子( Cocos nucifera)等乡土树种为主;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2)海口市古树树龄结构呈三角形分布,即随树龄增大古树数量逐渐减少,表明海口市古树后续资源丰富。大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以正常为主,占总株数的64.72%,表明整体长势良好。(3)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密度为0.736株·km −2。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海口府城、博爱等老城区,以及遵谭镇、新坡镇、三门坡镇、大坡镇、旧州镇和三江镇等城镇,反映出古树名木分布的历史文化特征。
  • 图 3海口市古树名木的核密度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图

    Fig. 3Analysis of kernel density and Thiessen polygon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表 1海口市古树名木生长势的评估数据

    Table 1Evaluation of the growth vigor of ancient rare trees in Haikou

    评价因子Evaluation factor 评价权重Evaluation weight
    枝干 枝、干完好,
    计40分
    枝、干有轻微损伤,计30分 枝、干有较严重损伤,
    或中空比例<30%,计20分
    枝、干严重损伤,
    或中空比例≥30%,计10分
    枯梢 枯梢数量<5%,
    计30分
    5%≤枯梢数量<10%,计20分 10%≤枯梢数量<20%,计10分 枯梢数量≥20%,计5分
    叶片 叶色表现基本正常,
    计30分
    黄叶量<20%,
    计20分
    20%≤黄叶量<40%,计10分 黄叶量≥40%,计5分
    下载: 导出CSV

    表 2海口市2次古树名木普查对照

    Table 2Comparison of two survey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类型
    Types
    一级古树
    First level ancient tree
    二级古树
    Second level ancient tree
    三级古树
    Three-level ancient tree
    名木
    Rare tree
    第1次普查数量 First survey 5 35 1 771 54
    第2次普查数量 Second survey 2 26 1 562 94
    变化率 Change rate −60.00% −25.71% −11.80% +74.07%
    下载: 导出CSV

    表 3海口市古树名木优势科和种的统计

    Table 3Statistics on the dominant families and specie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City

    科名 Family 百分率 Percentage (株数 trees) 树种 Species 百分率 Percentage (株数 trees)
    桑科 Moraceae 79.82%(1 344) 榕树Ficus microcarpa 53.50%(901)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7.24%(122) 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12.23%(206)
    棕榈科 Palmae 4.28%(72)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9.86%(166)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1.42%(24) 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 7.24%(122)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1.07%(18) 椰子Cocos nucifera 4.04%(68)
    木棉科 Bombacaceae 0.95%(16)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2.14%(36)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0.95%(16) 鹊肾树Streblus asper 1.19%(20)
    牛蹄豆Pithecellobium dulce 1.07%(18)
    荔枝Litchi chinensis 0.83%(14)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0.77%(13)
    鸡蛋花Plumeria rubra 0.71%(12)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0.59%(10)
    合计 Total 95.73%(1 612) 97.17%(1 585)
      注:植株数量低于10株的科和种未列出。
      Note: Families and species with less than 10 trees are not listed.
    下载: 导出CSV

    表 4海口市古树名木的科、属分布区类型及变型

    Table 4Distribution types and varietie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y

    分布区类型及变型
    Distribution type and variety
    科 Family 属 Genus
    数量 No. 百分率 Percentage/% 数量 No. 百分率 Percentage/%
    1. 世界分布 5 17.86
    2. 泛热带分布 15 53.57 13 28.89
    2-1. 热带亚洲、大洋洲和中至南美洲间断 1 3.57
    2-2. 热带亚洲、非洲和中至南美洲间断 1 3.57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2 7.14 5 11.11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6 13.33
    5. 热带亚洲和热带大洋洲分布 1 2.22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3 6.67
    7. 热带亚洲分布 1 3.57 11 24.44
    7-1. 爪哇、喜马拉雅至华南,西南间断或星散 2 4.44
    8. 北温带分布 1 3.57
    9.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 1 3.57 1 2.22
    11. 温带亚洲分布 1 2.22
    12.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1 2.22
    14. 东亚分部(东喜马拉雅—日本)
    14-1. 中国—喜马拉雅 1 2.22
    16. 南半球热带以外间断或星散分布 1 3.57
    合计 Total 28 100.00 45 1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5海口市古树名木结构特征

    Table 5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树高m
    Height
    比例/%(数量)
    Percentage(Trees)
    冠幅/m
    Crown spread
    比例/%(数量)
    Percentage (trees)
    胸围/cm
    BHD
    比例/%(数量)
    Percentage (trees)
    ≤10 12.9(217) ≤10 12.5(211) ≤200 9.9(166)
    10~18 73.5(1237) 11~20 53.0(892) 200~299 18.9(317)
    ≥18 13.7(230) 21~30 31.5(530) 300~499 49.9(840)
    ≥31 3.0(51) ≥500 21.4(361)
    合计 100(1 684) 100(1 684) 100(1 684)
    下载: 导出CSV
  • [1] LINDENMAYER D B, LAURANCE W F, FRANKLIN J F. Global decline in large old trees [J]. Science, 2012, 338: 1305 − 1306.doi:10.1126/science.1231070
    [2] 蒋建绒, 董建国, 朱杰旦, 等. 慈溪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 浙江林业科技, 2012, 32(3): 58 − 61.doi:10.3969/j.issn.1001-3776.2012.03.013
    [3] 陈飞平, 廖为明. 南昌市主城区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对策[J]. 农业考古, 2011(1): 276 − 278.
    [4] BRIFFA K. Annual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holocene: Interpreting the message of ancient trees [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0, 19: 87 − 105.doi:10.1016/S0277-3791(99)00056-6
    [5] 邹嫦, 康秀琴, 罗开文. 广西北海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3): 128 − 132.
    [6] 石红旗, 谢兴刚, 方建忠. 太原城区古树名木现状分析与后续资源保护研究[J]. 中国园林, 2014, 30(3): 111 − 114.
    [7] 杨芳. 浅谈海口市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及其保护[J]. 热带林业, 2012, 40(3): 20 − 22+12.doi:10.3969/j.issn.1672-0938.2012.03.005
    [8] 叶建兴. 海口市古树名木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初探[J]. 热带林业, 2007(1): 49 − 51.doi:10.3969/j.issn.1672-0938.2007.01.019
    [9] 刘益曦, 胡春, 朱圣潮, 等. 基于GIS的温州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园林, 2019, 35(5): 107 − 111.
    [10] 宋希强, 雷金睿. 海南城市景观植物图鉴[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8.
    [11] 杨小波. 海南植物图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12] 吴征锰, 孙航, 周浙昆, 等.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09 − 319.
    [13] 李涛, 陶卓民, 李在军, 等.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34(11): 179 − 184.
    [14] DUYCKAERTS C, GODEFROY G. Voronoi tessellation to study the numerical densit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urones [J]. Journal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 2000, 20(1): 83 − 92.doi:10.1016/S0891-0618(00)00064-8
    [15] 叶建兴, 杨胜先. 海口市古树名木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 中国城市林业, 2007(1): 49 − 51.doi:10.3969/j.issn.1672-4925.2007.01.023
    [16] 尹菡怿, 申益春, 琚青青, 等. 海口羊山湿地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的调查[J]. 热带生物学报, 2019, 10(2): 165 − 171.
    [17] 黄应锋, 孙冰, 廖绍波, 等. 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24(2): 104 − 111.doi:10.3969/j.issn.1674-7895.2015.02.15
    [18] 王丹英, 王建炜, 潘声雷. 北京市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 2007(6): 29 − 33+6.doi:10.3969/j.issn.1002-6622.2007.06.007
  • [1] 夏光远, 陈石泉, 谢海群, 沈铭辉.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1): 8-16.doi:10.15886/j.cnki.rdswxb.2023.01.003
    [2] 王群, 李剑碧, 杨小波, 曾润娟, 夏丹, 王豪, 朱子丞, 江悦馨, 王重阳, 张顺卫, 李靖涵, 李东海.海南霸王岭南亚松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6): 585-592.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089
    [3] 吕晓波, 钟才荣, 张孟文, 方赞山, 程成, 陈旭, 李东海, 李剑碧.海南东寨港红海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变化特征.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5): 490-498.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116
    [4] 李微, 韩姝尧, 王菲, 周鹏.海口城市边缘区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3): 320-328.doi: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9
    [5] 蒙金超, 杨雪珂, 冯悦恒, 齐旭明, 刘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海南长臂猿分布区林冠层伴生鸟兽多样性的研究.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3): 289-297.doi: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6
    [6] 龚燕雄, 岩香甩, 陈国云, 田耀华.云南山地橡胶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分析.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1): 73-80.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1.011
    [7] 程玉弯, 安锋, 史静儒, 谢贵水, 蔡靖.橡胶苗不同器官渗透调节物质组成及其对渗透势的贡献.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1): 7-12.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1.002
    [8] 刘少军, 蔡大鑫, 佟金鹤, 李伟光.气象条件对中国橡胶树种植的影响.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4): 376-381.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4.008
    [9] 王文斌, 张永发, 王大鹏, 罗雪华, 吴小平, 薛欣欣, 赵春梅, 茶正早.不同时期施入的氮肥在橡胶园土壤中的迁移分布.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1): 42-47.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1.007
    [10] 吴挺勋, 姚小兰, 任明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道路分布及其对景观完整性的影响.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2): 101-111.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2.001
    [11] 张颖, 王颖, 吴红芬, 汪刘浩, 吴科榜, 那威.文昌鸡体脂分布及沉积规律的研究.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3): 297-299.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3.013
    [12] 李晨笛, 李东海, 杨小波, 史建康, 赵俊福, 李龙, 陈琳, 张培春, 田璐嘉.海南中部山区天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变化.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3): 287-296.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3.012
    [13] 张培春, 杨小波, 夏丹, 王群, 王豪, 曾润娟, 戚春林, 李东海, 陈琳, 田璐嘉, 李晨笛, 李龙, 梁彩群.海南鹦哥岭附生兰物种组成、分布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2): 149-159.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2.006
    [14] 程贤松, 李亚军, 李兴涵, 李江月, 黄晓晴, 邓晓东.三亚湾春秋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热带生物学报, 2021, 12(1): 15-24.doi:10.15886/j.cnki.rdswxb.2021.01.003
    [15] 赵楠, 廖迎春, 黄国敏, 刘文飞, 沈芳芳, 段洪浪.致死性干旱对8种树种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热带生物学报, 2021, 12(3): 289-295.doi:10.15886/j.cnki.rdswxb.2021.03.003
    [16] 郭定乾, 罗瑛, 洪枫, 满初日嘎.海口市美兰区畜禽生鲜肉沙门氏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热带生物学报, 2021, 12(1): 103-109.doi:10.15886/j.cnki.rdswxb.2021.01.015
    [17] 白浩楠, 牛香, 王兵, 宋庆丰, 龙文兴.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不同生活型树种多度分布格局. 热带生物学报, 2021, 12(1): 49-56.doi:10.15886/j.cnki.rdswxb.2021.01.007
    [18] 徐航, 刘贤青, 袁弘伦, 罗杰.槟榔碱合成前体物质的空间分布及槟榔碱合成通路解析. 热带生物学报, 2021, 12(3): 271-278.doi:10.15886/j.cnki.rdswxb.2021.03.001
    [19] 李祥燕, 郑妍妍, 侯志文, 张欢, 廖飞雄.白掌叶片生长定量分析与生长模型的构建.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4): 461-469.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4.009
    [20] 康梓杭, 倪苗, 邓晶, 吴庆书.海口市10种行道树最优生长模型研究.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79-83.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2
  • 加载中
图(2)/ 表 (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850
  • HTML全文浏览量:357
  • PDF下载量:6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20-01-12
  • 修回日期:2020-02-07
  • 网络出版日期:2020-07-03
  • 刊出日期:2019-11-01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CZS065)
    作者简介:

    戴边疆(1993−),男,海南大学园艺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E-mail:767751208@qq.com

    通讯作者:梁怀月(1988−),女,讲师,硕导. 研究方向:传统园林历史与理论. E-mail:cukisan@126.com
  • 中图分类号:S 788

摘要:依托海口市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结构特征、生长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古树名木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Mor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棕榈科(Palm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和含羞草科(Mimosaceae)等为优势科;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和椰子(Cocos nucifera)等乡土树种为主;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2)海口市古树树龄结构呈三角形分布,即随树龄增大古树数量逐渐减少,表明海口市古树后续资源丰富。大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以正常为主,占总株数的64.72%,表明整体长势良好。(3)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密度为0.736株·km−2。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海口府城、博爱等老城区,以及遵谭镇、新坡镇、三门坡镇、大坡镇、旧州镇和三江镇等城镇,反映出古树名木分布的历史文化特征。

English Abstract

戴边疆, 郭运勇, 宋希强, 刘治昆, 雷金睿, 梁怀月.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J].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63-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引用本文: 戴边疆, 郭运勇, 宋希强, 刘治昆, 雷金睿, 梁怀月.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J].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63-71.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DAI Bianjiang, GUO Yunyong, SONG Xiqiang, LIU Zhikun, LEI Jinrui, LIANG Huaiyu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Hainan Island[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0, 11(1): 63-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Citation: DAI Bianjiang, GUO Yunyong, SONG Xiqiang, LIU Zhikun, LEI Jinrui, LIANG Huaiyu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Hainan Island[J].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0, 11(1): 63-71.doi: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 古树是地球自然、农业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石[1],也是文明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者[2]。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珍贵的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3]。因此,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对研究生物资源、植物分布、环境变化、物种遗传特征、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4],也为探索区域自然地理变迁、植被区系及其演变、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依据,是研究古代地理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5]。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6]。海口市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滨海省会城市,有近1 000年的建城史,古树资源丰富,但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有关学者[7]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衰老及死亡的内外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大风、暴雨、雷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城镇建设破坏、路面硬化等人为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保护管理建议,但对其整体资源状况和空间分布情况尚未做较为全面地评估分析。2006年海口市进行了第一次古树名木普查,统计出全市古树名木数量共计1 865株(含名木54株),基本摸清了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及分布情况等信息[7-8]。但经过10余年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古树因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而消失,因此,掌握当前古树名木资源的数量与空间分布状况显得十分必要。全国绿化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全绿字〔2016〕1号)中指出:充分发挥古树名木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中的独特作用,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9]。为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资源,2006,2013年海口市和海南省分别出台的《海口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与《海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为海口市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018—2019年,海口市开展了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笔者在此次数据的基础上,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其数量特征、地理空间分布、生长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等,旨在为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城市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 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濒临琼州海峡南岸,与文昌、定安、澄迈接壤,陆地面积2 287 km2。年均气温24.2 ℃,年均降水量2 067 mm,年均蒸发量1 835 mm,为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多样,热带植物资源丰富,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古树资源。

    • 海口市古树名木数据来源于海口市林业局2019年第2次古树名木普查统计资料,包括古树名木分布坐标、树龄、树高、胸径、冠幅和生长状况等相关的基础数据。海口市政区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云平台( http://www.resdc.cn/ )。根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2738—2016),将海口市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国家级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同时,利用ArcGIS属性栏对数据库组织结构表的字段进行设计,并将海口市古树名木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等录入ArcGIS数据库[9]图1),便于空间数据分析。

      图 1海口市资源普查古树名木分布图

      Figure 1.Distribution of ancient rare trees in Haikou

    • 依据海口市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数据,参照《海南城市景观植物图鉴》[10]和《海南植物图志》[11]检索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属、拉丁名等信息;参照吴征镒等[12]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对古树的分布区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数量特征关系。

    • 根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2738−2016),选择古树名木的“叶片”、“枝条”和“树干”3项内容作为本次对海口市古树名木生长势的评估因子(表1),评估为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3个级别。

      表 1海口市古树名木生长势的评估数据

      Table 1.Evaluation of the growth vigor of ancient rare trees in Haikou

      评价因子Evaluation factor 评价权重Evaluation weight
      枝干 枝、干完好,
      计40分
      枝、干有轻微损伤,计30分 枝、干有较严重损伤,
      或中空比例<30%,计20分
      枝、干严重损伤,
      或中空比例≥30%,计10分
      枯梢 枯梢数量<5%,
      计30分
      5%≤枯梢数量<10%,计20分 10%≤枯梢数量<20%,计10分 枯梢数量≥20%,计5分
      叶片 叶色表现基本正常,
      计30分
      黄叶量<20%,
      计20分
      20%≤黄叶量<40%,计10分 黄叶量≥40%,计5分
    • 空间分布聚集区域分析常采用ArcGIS 10.2中核密度分析法(Kernel Density)和泰森多边形法(Create Thiessen Polygons)。核密度分析法根据概率理论分析,可反映点状目标的发生概率,是地理信息领域密度分析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913]。笔者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海口市古树名木坐标位置的密度函数,以此来判断其分布上的集聚区和空间分布特征。核密度的结果受带宽(h)选取的影响较大,参考相关研究[9],笔者经过多次测试,设定海口市古树名木的合理空间搜索带宽为4 km。泰森多边形的面积大小变异系数CV可从宏观尺度上反映古树名木分布的空间格局。

      $$ CV = \frac{{{S}}}{{{X}}} \times 100\% , $$

      式中,CV为多边形变异系数,S为多边形面积标准差,X为多边形面积平均值。其中,CV<33%,表示均匀分布;33%≤CV<64%,表示随机分布;CV≥64%,表示聚集分布[14]

    • 第2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与海口市第1次古树名木普查数据相比(表2),总数减少了181株,除名木数量有增加外,各级古树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植物分类上(表3),海口市古树名木的科、种组成较为集中,其中桑科(Moraceae)的树种数量最多,有1 344株,占总数的79.8%。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棕榈科(Palmae)、含羞草科(Mimosaceae)、木棉科(Bombac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达到10株,其余科均不足10株。全市古树名木隶属45属,从属级水平上看,最多的是榕属(Ficus),有1 151株,共占总数的68.35%;另外有见血封喉属(Antiaris)、诃子属(Terminalia)、椰子属(Cocos)超过50株,属于优势属。在种水平上,榕树达901株,占古树名木总数的53.50%;高山榕(Ficus altissima)、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椰子(Cocos nucifera)、垂叶榕(Ficus benjamina)等乡土树种数量超过30株,为主要优势树种。名木共有94株,分布在万绿园有71株、人民公园有14株、其他区域9株,树种主要为椰子、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和榕树等乡土植物。其中万绿园和人民公园内的85株名木为与澳大利亚、坦桑尼亚、越南、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城市缔结友好关系所种植的友谊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栽的纪念树。这些名木中除了位于海口市人民公园的降香黄檀5株树龄在70年外,其余树龄都集中在10~39年之间。其他区域的9株多与历史事件和名人有关,如云龙镇中共琼崖特委领导打响抗战第一枪所在地的古榕树,冯白驹故居后面的见血封喉等[8]

      表 2海口市2次古树名木普查对照

      Table 2.Comparison of two survey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类型
      Types
      一级古树
      First level ancient tree
      二级古树
      Second level ancient tree
      三级古树
      Three-level ancient tree
      名木
      Rare tree
      第1次普查数量 First survey 5 35 1 771 54
      第2次普查数量 Second survey 2 26 1 562 94
      变化率 Change rate −60.00% −25.71% −11.80% +74.07%

      表 3海口市古树名木优势科和种的统计

      Table 3.Statistics on the dominant families and specie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City

      科名 Family 百分率 Percentage (株数 trees) 树种 Species 百分率 Percentage (株数 trees)
      桑科 Moraceae 79.82%(1 344) 榕树Ficus microcarpa 53.50%(901)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7.24%(122) 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12.23%(206)
      棕榈科 Palmae 4.28%(72)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9.86%(166)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1.42%(24) 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 7.24%(122)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1.07%(18) 椰子Cocos nucifera 4.04%(68)
      木棉科 Bombacaceae 0.95%(16)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2.14%(36)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0.95%(16) 鹊肾树Streblus asper 1.19%(20)
      牛蹄豆Pithecellobium dulce 1.07%(18)
      荔枝Litchi chinensis 0.83%(14)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0.77%(13)
      鸡蛋花Plumeria rubra 0.71%(12)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0.59%(10)
      合计 Total 95.73%(1 612) 97.17%(1 585)
        注:植株数量低于10株的科和种未列出。
        Note: Families and species with less than 10 trees are not listed.
    • 按照吴征镒对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划分标准[12],可将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划分为9和11个类型(表4)。从科的分布区类型看,泛热带分布型科的数量最多(15科),占海口市古树名木总科数的53.57%,包括使君子科、棕榈科、含羞草科、无患子科和木棉科(Bombacaceae)等;其次为世界广布型科(5科),占总科数的17.86%,包括桑科(Moraceae)、蔷薇科(Rosaceae)、榆科(Ulmaceae)、含羞草科( Mimosaceae)和酢浆草科(Oxalidaceae)等;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有2科,而属于温带分布型的有2种,分别为北温带分布型、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型各1科;南半球热带以外间断或星散分布型科1种,为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从属的分布区类型看,泛热带分布型属的数量最多(13属),占海口市古树名木总属数的28.89%,包含榕属、诃子属、椰子属、天料木属(Homalium)、鱼木属(Crateva)和杜英属(Elaeocarpus)等;热带亚洲分布型属的数量次之(11属),占总属数的24.44%,主要包括鹊肾树属(Streblus)、荔枝属(Litchi),龙眼属(Dimocarpus)、鸡骨常山属(Alstonia)、含笑属(Michelia)等乡土植物;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属的数量位居第3(6属),包括见血封喉属、橄榄属(Canarium)、猫尾木属(Dolichandrone)和五月茶属(Antidesma)等,占总属数的13.33%;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属仅1属,为梧桐属(Firmiana)。

      表 4海口市古树名木的科、属分布区类型及变型

      Table 4.Distribution types and varietie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y

      分布区类型及变型
      Distribution type and variety
      科 Family 属 Genus
      数量 No. 百分率 Percentage/% 数量 No. 百分率 Percentage/%
      1. 世界分布 5 17.86
      2. 泛热带分布 15 53.57 13 28.89
      2-1. 热带亚洲、大洋洲和中至南美洲间断 1 3.57
      2-2. 热带亚洲、非洲和中至南美洲间断 1 3.57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2 7.14 5 11.11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6 13.33
      5. 热带亚洲和热带大洋洲分布 1 2.22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3 6.67
      7. 热带亚洲分布 1 3.57 11 24.44
      7-1. 爪哇、喜马拉雅至华南,西南间断或星散 2 4.44
      8. 北温带分布 1 3.57
      9.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 1 3.57 1 2.22
      11. 温带亚洲分布 1 2.22
      12.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1 2.22
      14. 东亚分部(东喜马拉雅—日本)
      14-1. 中国—喜马拉雅 1 2.22
      16. 南半球热带以外间断或星散分布 1 3.57
      合计 Total 28 100.00 45 100.00
    • 从树龄结构上看,海口市古树名木的树龄结构呈三角形分布,即随树龄增大古树数量逐渐减少,反映海口古树后续资源丰富。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2株,300~499年的二级古树26株,100~299年的三级古树1 562株。其中,2株一级古树见血封喉分布于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斌腾村。对树高、冠幅、胸围统计分析(表5),树高在10 m以下的有217株,树种多为鸡蛋花、龙眼等;树高在10~18 m的有1 237株,主要为榕树、垂叶榕、榄仁树和椰子等;树高18 m以上的有230株,树种多为见血封喉、高山榕等。海口市最高的古树为石山镇福安村委会儒安社王安禄宅后的见血封喉,高达34 m。海口市古树名木的冠幅以10 m以上的为主,占87.5%,其中冠幅最大的为石山镇福安村委会道崖社公庙前的高山榕,平均冠幅为73 m。全市古树的胸围在200 cm以下的有166株,胸围在200~299 cm的有317株,胸围在300~499 cm的有840株;胸围在500 cm以上的有361株,多为桑科,树种为榕树、见血封喉等。通过对海口古树名木的结构特征分析可知,树高与树种情况存在一定联系,如鸡蛋花、龙眼、梅等树高较矮,多数处于10 m以下;椰子树、榕树等树种居中,树高在10~18 m之间;见血封喉和木棉较高,一般在18 m以上。

      表 5海口市古树名木结构特征

      Table 5.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树高m
      Height
      比例/%(数量)
      Percentage(Trees)
      冠幅/m
      Crown spread
      比例/%(数量)
      Percentage (trees)
      胸围/cm
      BHD
      比例/%(数量)
      Percentage (trees)
      ≤10 12.9(217) ≤10 12.5(211) ≤200 9.9(166)
      10~18 73.5(1237) 11~20 53.0(892) 200~299 18.9(317)
      ≥18 13.7(230) 21~30 31.5(530) 300~499 49.9(840)
      ≥31 3.0(51) ≥500 21.4(361)
      合计 100(1 684) 100(1 684) 100(1 684)
    • 通过对海口市古树名木的长势调查评估,结果表明:综合生长势正常株1 090株,占64.72%;综合生长势衰弱株507株,占30.11%;主干腐烂或部分腐烂,枝叶稀疏,综合生长势濒危株87株,占5.17%。可以看出,海口市古树名木的绝大部分以正常生长势为主,表明整体长势良好。生长较差的古树主要受台风影响,表现为枯枝断梢、倾倒甚至死亡,多为榕树、见血封喉和龙眼等;部分古树受到白蚁和病虫害的影响,并且树种随着树龄增加,生理机能会逐渐下降,主干根部易形成空洞,更容易受到虫蛀危害,多为榕树、荔枝和龙眼等;在树木根系周边进行地面硬化、修路和建房等行为也会对古树原有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容易营养不足、透气不良,从而影响古树正常的吸收与生长。

    • 海口市行政区内的古树名木资源较丰富,分布密度为0.736株·km−2,但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最多的是琼山区有701株,占海口市古树名木总数的41.6%;龙华区次之,有424株,占总株数的25.2%;美兰区300株,占总株数的17.81%;秀英区分布最少,仅259株,占总株数的15.38%。利用ArcGIS的核密度和泰森多边形工具分析,结果(图3)表明:海口市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海口府城、博爱等老城区,以及遵谭镇、新坡镇、三门坡镇、大坡镇、旧州镇、三江镇等历史城镇。其中泰森多边形的面积大小变异系数为149%(≥64%),属于强变异型,表明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主要聚集分布在琼山区和龙华区,美兰区和秀英区分布较少,这也与分行政区域的统计结果吻合:琼山区是古代琼州府(琼州)驻地,是古时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古树资源,且尤以府城镇、旧州镇居多。位于海口东北部的新埠镇、灵山镇、演丰镇一带的古树分布极少,这可能跟东北部沿海与台风影响有较大关系。

      图 3海口市古树名木的核密度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图

      Figure 3.Analysis of kernel density and Thiessen polygons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 Haikou

    • 本研究依托海口市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采用传统分析和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结构特征、生长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古树名木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使君子科、棕榈科、无患子科和含羞草科等优势科,榕树、高山榕、见血封喉、榄仁树和椰子等乡土树种为主;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2)海口市古树树龄结构呈三角形分布,一级古树2株、二级古树26株、三级古树1 562株,即随树龄增大古树数量逐渐减少,反映海口古树后续资源丰富。绝大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以正常为主,占总株数的64.72%,表明整体长势良好。(3)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较为广泛,分布密度为0.736株·km−2。根据核密度和泰森多边形工具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海口府城、博爱等老城区,以及遵谭镇、新坡镇、三门坡镇、大坡镇、旧州镇、三江镇等历史城镇,反映出古树名木分布的历史文化特征。其中泰森多边形的面积大小变异系数为149%(≥64%),属于强变异型,表明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

    • 第2次调查统计出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数量多且种类丰富。海口市村落“前榕后布(见血封喉)中枇杷(榄仁树)”布局使得细叶榕、见血封喉、高山榕、榄仁树等乡土树种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第一次普查相比,细叶榕古树减少了201株,而且山黄麻(Trema tomentosa)、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海棠(Malus scheideckeri)、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黑格(Albizia odoratissima)、青果榕(Ficus variegata)、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等稀有古树树种出现了死亡的情况,但第2次普查到了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梅(Armeniaca mume)、樟(Cinnamomum camphora)、吉贝(Ceiba pentandra)、斜叶榕、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凤凰木(Delonix regia)、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雨树(Samanea saman)、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笔管榕(Ficus superba)、华南皂荚(Gleditsia fera)、猫尾木(Markhamia stipulata)等新树种。因此,古树名木树种的丰富度也由第一次普查时的27科43属47种增加到第2次普查的28科45属51种[15]

    • 从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看,海口市分布的古树名木种类较丰富、分布差异较大,以热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亚洲和美洲间断分布型属占海口市古树名木总属数的13.33%,且热带亚洲和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型属均有少量分布,说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与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有一定交流且与美洲交流较多。海口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古树名木中含有一定数量温带植物。这与海口市小区域内植物区系分布现状的研究结果一致,如羊山湿地维管植物中温带成分属的数量占调查植物总属数的9.22%,表明北方植物有南迁的趋势[16]。总体看来,海口市古树资源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分布格局与深圳市古树区系分布相一致,但又高于深圳市温带成分属的4.76%[17]

    • 海口市古树名木从空间分布上看,呈集群分布状态,形成4或5个斑块,分布密度为0.736株·km−2,略低于深圳市的0.742株·km−2[14]。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海口市中部的遵谭镇、新坡镇、旧州镇、东山镇和府城镇范围内,这可能由于海南岛母亲河—南渡江流经周边,水资源丰富,为古树的天然分布提供了合适的生境;古树重点分布的东南部位于三门坡和大坡镇,主要分布在村落周边,除城镇中心开发较大,其他地区仍属传统村落且与海南村落“前榕后布(海南话称见血封喉为‘加布’)”风水林布局有较大关系。因此,古树名木没有遭到破坏,分布密度较大。而位于城区中的古树名木则零星分布于的建筑旁和道路旁等狭窄区域,以府城片区居多。海口名木中有85株(占总数的90.42%)分布在万绿园和人民公园,其分布特点主要是因为核心建成区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具备较好养护管理条件和适宜的植树空间,如万绿园专门设有领导贵宾植树区。由此可见,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是影响古树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山地、河流和植物保护区为古树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其得以大量保存并延续至今;相反,在城市区域,古树则较少且分布零散,这是由于土地开发利用导致古树遭到较强破坏。

    • 根据调查分析,古树名木死亡原因主要是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欠缺,乱刻乱划、拴绳挂物、堆放物品甚至折断树枝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古树名木生存环境恶劣;部分政府和农民在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古树名木的矛盾问题上选择了前者。其次,大量古树名木被移植进城,且移栽过程中的错误措施以及生长环境的变化,造成不少移栽进城的古树名木死亡。在修路、建民宅等建设工程中,遇到古树名木没有合理、积极的避让保护,造成生存空间被挤占,使得许多古树和珍贵树木被毁坏。

    • (1)建议对全市每株古树名木资源实施动态监管并建立电子档案,职责到人,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予以严格保护。

    • (2)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措施,优先保护濒危古树名木资源[18],重视绿色文物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 (3)建立古树名木专家库,针对病弱树进行研究和论证,及时采取防腐、补树洞、支撑、清除树体寄生物、喷施药物预防病虫害、输液施肥等措施[8],予以复壮,挽救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

    • (4)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设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基金,健全和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的长效应急抢救机制。

参考文献 (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